邏輯架構

2020 簡報狂熱者應知的十大趨勢

2020 十大趨勢 #1.jpeg

簡報製作者們開始意識到配色的重要性。

在去年我們發佈「2019 簡報狂熱者應知的十大趨勢」時,就曾經預測在今年配色一定會上榜,果不其然,整個 2019 年搜尋關鍵字「配色」的次數,在 BFA 簡報的官網所有訪問量中高於平均值的五倍之多,而色彩權威 PANTONE 每年公佈的年度色,也是越來越受到大家的重視。

2020 十大趨勢.004.jpeg

而配色的觀念應用在商業情境,則可以先從企業識別系統 (CIS, Corporate Identification System) 開始思考起。絕大部份的企業都會有自己的品牌標誌、配色的使用規範,BFA 簡報也是,在對外且正式的簡報場合,這些規範應該要嚴格的被遵守,但在內部的場合,也許可以有些彈性,來增加工作者製作簡報的效率。

BFA 簡報推薦六個顏色給大家 :

黑、灰、白、企業識別色、企業識別色 (深)、企業識別色 (淺)

黑灰白做為視覺的基本色,然後以企業識別色 (這裡以紅色為例) 做為基礎,再加上一個深紅色,和一個淺紅色,總共六個顏色。


實際的應用我們看一個簡單的案例 :

圓餅圖

圓餅圖是商業簡報情境常見的資訊圖表,一開始的問題是軟體自動帶入的配色沒有邏輯,不過稍微想一下就會發現,圓餅圖在討論的時候通常只會專注在至多前三的佔比,因此只要將企業識別色依深淺用在前三大比例的餅圖,再用深淺灰色填入通常會忽略不談的餅圖,即可完成簡單,但具有企業質感的資訊圖表。

 
2020 十大趨勢 #2.jpeg

半透明的色塊具有應用範圍廣,呈現效果佳,操作容易的三個特質。

首先看看下方這張投影片上的文字,是否能看清楚呢?

2020 十大趨勢.015.jpeg

即使改變了字體的顏色,仍然無法輕易識別。

2020 十大趨勢.017.jpeg

但這個時候,只要在背景圖和文字之間,加入一個半透明的色塊 (任何顏色皆可),不止可以輕鬆解決這個問題,畫面還變的更有質感了呢。

2020 十大趨勢.019.jpeg
2020 十大趨勢.020.jpeg
 

圖標化應用在投影片設計上已經流行了三、四年的時間,其中經歷過平面化,通常為圖標化 1.0 的時代、到類扁平 (2.0) 的圖標,依然不褪流行。

也因為圖標化是如此的流行,因此到了 2020 年,簡報者開始在意圖標的獨特性,是否能代表自己的企業、風格、調性...等等

2020 十大趨勢.023.jpeg
2020 十大趨勢.024.jpeg
2020 十大趨勢.025.jpeg

在前陣子由日本設計師 Holoko 與英國程式設計師 Rob 聯手製作的 Free icons of Taiwan,掀起了一波流行可見一斑,這是非常有代表的圖標。

2020 十大趨勢.027.jpeg

而簡報小聚則分別在 2018 和 2019 的聖誕特別場,製作了獨特專屬的主題圖標。

2020 十大趨勢.029.jpeg
2020 十大趨勢.030.jpeg
 

借重字型公司 justfont 的金萱、金萱那堤字體,人們從 2017 年前開始,越來越在意字體的選擇。

從前陣子的台北黑體、粉圓、激燃體...新的創作字體也變的越來越多,我們也期待看到越來越多的字體在簡報中的應用。

 

從 2015 年開始,在投影片的邊界,加上一個邊框的設計一直是 BFA 簡報 的經典視覺代表。

我們將這樣的設計大量的應用在網路上的傳播素材,還有線下的活動輸出物設計上,在近幾年,大家應該也有在許多不同的地方,看到類似感覺的設計。

2020 十大趨勢.gif
 

16:9 早已是近幾年投影片的主流比例,但我們也觀察到,有些場合開始變的更寬了。

因應寬螢幕的比例,在簡報工具中的模版也推出了更多的左對齊的模版,在 16:9 的比例中我們非常推薦使用。

 

扁平化的設計在簡報中的應用,從圖標 (Icon) 開始流行,到了今年,不管是插圖、還是裝飾用的幾何圖形、線條...扁平化的設計將隨處可見。

 
2020 十大趨勢 #8.jpeg

人有五覺,在簡報中一定會用上的有兩覺 :

視覺 : 看投影片及簡報者
聽覺 : 聽簡報者口說

最近流行的沉浸式簡報,指的不是大量的投影片動畫特效,或是過度抑揚頓挫的口說表演,而是合乎邏輯的使用以上兩者,放大閱聽人在視覺及聽覺上的感受,達到更好的溝通效果,通常適用於感性主題的簡報情境。

「打火哥」蔡宗翰在 2019 年 12 月來到簡報小聚分享,當時的登台就是一場高水平的沉浸式簡報,大家也可以在影音平台上找到他的精彩簡報。

更進一步的,也可以利用投影片之外的小道具,來刺激視覺及聽覺之外的感官,例如有實際的物品讓人觸摸、氣味...等。

2018 年 11 月,也是第 40 場的簡報小聚,我們邀請到「無光晚餐」的幕後策劃者,也是驚喜製造公司的陳心龍來分享,在他登台分享的後半段,我們將現場的燈光全部關閉,並偷偷在觀眾席間噴灑獨特的氣味,讓大家體驗部份「無光晚餐」的精神,這就是一段非常棒的沉浸式簡報。

 

終於,簡報講者開始意識到,聽眾其實並不在意 :
你是誰、你從哪裡來、你過去做過什麼事

開場一個簡單的 Hello,就可以直接進入重點,比方說在培訓授課的情境說明今天的學習內容有哪些,然後就開始教學、在銷售提案的情境說明你可以解決的問題是什麼,或是為什麼對方需要你的產品 / 服務、在會議報告的時候告訴主管結論再接著說明原因...不管在什麼樣的情境下,人們更在意的一直都只有一個 : 我可以從你的簡報中得到什麼。

 
2020 十大趨勢 #10.jpeg

不要再用 Thank You 結尾了!

(Thanks、謝謝您的聆聽、謝謝您的時間、以上...都不要再用了)

簡報是一種以終為始的思考策略模式,在結尾的時候,明確的告訴對方,你需要他做些什麼事情,比起道謝,會更有助於推進事情往目標前進。

在內部會議的情境中,你可以參考下面的這張圖,將你的簡報最後一頁改成類似的樣子,明確的告訴對方,接下來的 Action Item 是什麼。

而在外部的情境,常見的誤區之一是要大家掃瞄 QR code,但事實上在台灣的使用習慣,大家是會去搜尋關鍵字,所以你可以試著在簡報最後一頁,提供一個可以找到你的產品 / 服務的關鍵字,做為最後的行動項目。

所以,現在換我們為你設計一個結尾行動啦,那就是如果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或是你覺得對你的朋友會有幫助的話,請分享它吧!

本文作者:BFA 簡報 編輯部

如何確保你的溝通是有效的

如何確保你的溝通是有效的

溝通是生活、工作的絕對重心。無論是郵件、社群網絡、電話還是面對面的溝通,我們的最終目的都是借由溝通去產生結果達成目標。

如果能夠確保和聽眾在同一個頻道,那麼目標達成的機率會更高。因此溝通過程中,必須盡可能快速清晰地掌握內容,抓出對談重點。

當内容過多顯得雜亂無章,先試著提煉出簡報重點,内容再多也不怕!

當内容過多顯得雜亂無章,先試著提煉出簡報重點,内容再多也不怕!

是否看過一種類型的簡報,很像在讀一份 word 文件。其實,簡報的文字多寡不是影響閱讀的直接因素,而是有沒有將重點的內容提煉出來。

試著提煉這些關鍵內容在簡報中:數據分析、觀察結果和亮眼成績,不僅作為大字報輔助自己講述,也為聽眾抓出重點,把更多目光停留在簡報者身上。

簡報會做得慢,可能是你的流程出了問題

簡報會做得慢,可能是你的流程出了問題

大部份的人習慣的簡報製作流程:打開軟體,先挑選模版,接著一頁一頁邊做邊想,然而正是這樣的流程拖慢了製作的效率。

同時想著內容架構和版面規劃,在這種情況下思維容易打架。而這樣的製作流程,往往造成內容沒想清楚,排版也弄得不夠完善。所以下次要做簡報之前,不妨花點時間將內容整理清楚,再開始製作,也許會發現做簡報不再是一件花神費時的事了。

如何設定簡報的明確目標

如何設定簡報的明確目標

常聽到不少朋友提到這樣的經驗:「被交辦一個簡報任務,接著準備了好些日子,上台時卻講得零零落落,講完後還被主管說:這不是我要的,你幹嘛準備這個?」

簡報的盲點就在於,我們常常覺得簡報有一個(我們心中自個想的)模樣,於是就會努力往那個模樣去準備,卻沒有去細想「我究竟為了什麼而簡報」。

重新定義用戶需求,讓聽眾產生認同感

重新定義用戶需求,讓聽眾產生認同感

在科技進步、一般大眾痛點越來越少的情況下,塑造魅力型需求是影響受眾心智的關鍵所在。

當在演講時聽眾一旦進入了特定情境,他們關心的並非功能實現的難易,而是有沒有超越他們的預期,或是解除疑慮。如同在蘋果發佈會上,聽眾得知 iPhone 會附送手機連接至耳機的轉換接口,心中一塊石頭落地,還會情不自禁開始鼓掌。

簡報設計不只是視覺美化,更是量身定製的溝通策略

簡報設計不只是視覺美化,更是量身定製的溝通策略

談起簡報設計,多數⼈會聯想到排版、美化甚至動畫等與視覺相關的字眼,確實,投影片的設計會一定程度地影響簡報成效,但並非把畫⾯做得漂亮就能夠完成目標。簡報是一種以終為始的思考模式,針對具體的目標,在不同的應用情境、聽眾需求與講者特性等因素下,必需要量身定製才能產生影響力,進而達成簡報目標。

維持聽眾注意力的 6 項簡報關鍵

維持聽眾注意力的 6 項簡報關鍵

簡報是為了讓聽眾更好地理解內容,因此坦率表明內容和簡單化簡報架構是讓簡報更順利進行的方式。

而簡報尾聲的總結須釐清聽眾所提出的疑問,確保他們理解內容。除了回覆原有問題外,若能再額外提供加值的資訊則更加分。

隱瞞或拖延真相都會造成更大的災難,用這 4 個步驟,讓對方買單,有效溝通那些難以啟齒的事實

隱瞞或拖延真相都會造成更大的災難,用這 4 個步驟,讓對方買單,有效溝通那些難以啟齒的事實

受過職場洗禮,大多數人已經學會「告訴別人他們想聽的話」,而不是真話。聽真話需要勇氣,說真話更需要勇氣。說出真話的那一刻,就像迎接卸了妝的自己:若不是怵目驚心,也至少會倒抽一口氣。

但不管你今天擔任老闆或員工角色,在職場上不說真話,對組織來講無異慢性自殺。用揣測與猜疑取代真話的組織,沒有辦法建立信任。沒有信任,所有的溝通都只是徒勞無功。

2019 簡報狂熱者應知的十大趨勢

2019 簡報狂熱者應知的十大趨勢

來過簡報小聚的朋友們都知道,在入場的時候會拿到一張大約 A5 尺寸的九宮格問卷,上面有九個和簡報溝通相關的主題,讓參與活動的朋友們更容易和其他參與者開啟對話,並且聚焦在相同的主題上,而每場簡報小聚結束後,我們大約會回收 100~150 張左右,加上 BFA 簡報其他線下活動的問卷,這些資料數據一整年搜集下來,可以歸納出一些很珍貴的資訊,另外再合併許多合作的講師顧問在企業或新創授課諮詢的洞察,匯整而成的,就是我們給小聚的讀者們的:2019 簡報狂熱者應知的十大趨勢。

提案被打槍,是你不懂「說服人」的技巧--談五大關鍵實戰策略

提案被打槍,是你不懂「說服人」的技巧--談五大關鍵實戰策略

人類的大腦,分別由「直覺腦」與「思考腦」分工運作。但大腦並不完全理性,因為很多決策與行為,是「直覺腦」在背後驅使。直覺腦傾向相信人,而思考腦傾向質疑現狀。

藉由這些實戰策略,與對方的「直覺腦」對話,能讓對方的信服度大增,提案成功率上升。